云美集 > 杂谈 > 正文

​抗战初期中央军德械师的阵容和战斗力是什么样的?

2025-02-12 09:13 来源:云美集 点击:164

抗战初期中央军德械师的阵容和战斗力是什么样的?

有关德械师,我在以前的文章有介绍过,不过当时主要讲的是中德蜜月期的合作,所以对德械师也就一笔带过了,后来写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时候,很多人都喜欢里面的战斗细节,所以对德械师的介绍也就少了。但是,作为抗战初期蒋介石中央军的主力部队,应该有必要介绍一下。

之前的文章也说过,在全面抗战爆发前,蒋介石就预想借助德国顾问及军备训练整编六十个德式步兵师,但是全面抗战比蒋介石预想的要早了几年,所以当时只整编了三十个德式步兵师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械师,在这三十个德械师里,各部队的德式化都不同,其中,只有第87、88师以及在这两个师的基础上扩建的第36师的德国化最浓,其他的部队只能叫半德械师,而且这些半德械师的装备也不同,有些半德械师也仅仅只是换了一身衣服、带了一个钢盔而已。从这也能看出国民政府的训练计划还未完成,而且部队人数也大不相同。

以第88师为例,该师原本满员编制是14000多人,但是该师出征参加淞沪会战的时候只有9000多人。虽然比原计划少了5000人,但该师的建制还是很齐全的。当时第88师下辖两个旅,这两个旅分别辖两个团,然后团以下的营、连、排、班都是三建制。每个排都有三挺轻机枪(每个班一挺)和三十支步枪。从团开始就有了直属部队,包括一个迫击炮连、一个小炮连、一个通信连、一个特务连和一个机炮连,共8门迫击炮、6门机关炮和6挺重机枪。师的直属部队包括一个炮兵营、一个工兵营、一个通信营、一个辎重营、一个特务营和一个卫生队,共有12门山炮、4门战车防御炮和4门高射炮,装备较为其他兄弟部队可谓是丰富。

很多朋友在影视中都看到过德械师,尤其是《八佰》这部电影,他们最具有辨识度的就是头上那顶硕大的M35德式钢盔,这顶钢盔几乎是当时所有德械师的标配。除钢盔外,他们的步枪大致分为两种,一种是德国进口的毛瑟式步枪,另一种是国产“中正式”步枪。轻机枪则是捷克式ZB26轻机枪,这款轻机枪是当时中国军人较为偏爱的武器,当时我国的轻机枪大多都是从捷克进口这种ZB26式,在抗战影视中经常能出现(不是歪把子,那是日式机枪)。重机枪采用的是仿马克沁水冷机枪。上述武器在电影《八佰》中几乎都出现过。

1937年8月13日,淞沪会战爆发,第87、88、36师最先赶往上海,组成第9集团军,归张治中将军指挥。一下把德国化最浓的三支德械师派往上海,可见当时蒋介石对淞沪会战的重视,而这三支部队也成为了淞沪会战前期当仁不让的主角,但是面对日军的甲种师团,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,到淞沪会战中期,德械师渐渐招架不住了。淞沪会战后,还未来得及休整补充的德械师随即投入到了南京保卫战之中,最终伤亡惨重。第二年,第36、87、88师整编为第71军,在宋希濂的指挥下,终于在武汉会战中的富金山战役,打出了德械师最后的荣光。

当然,上面说的三个师还不是德械师中最精锐的,最精锐的当然要数中央军校教导总队。1930年,中央军校编成了一支由两旅六个团建制的教导第2师,这就是教导总队的前身。中原大战结束后,中央军校就以德国顾问的规划开始改编教导总队,到1931年正式成立。这时候教导总队完全采用德式训练、德式装备,德式建制,是一支完全德式化的部队,就连第87、88师都是参照教导总队而改编的。教导总队的部队长组成也很有特色。一般中央军的部队长大多是黄埔军校出身或者是部分保定军校出身,而教导总队的部队长有以上两个军校出身还不够,还必须是留过洋,喝过洋墨水,其次长得还得帅,颜值不过关进教导总队还比较难。

1933年6月,桂永清出任教导总队的队长后开始扩编队伍,一举将教导总队打造出了一支野战部队。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爆发后,教导总队只有部分兵力派往了上海,主力守在南京,后面的南京保卫战,教导总队则成为了卫戍南京的主力。很可惜,教导总队打了一仗后,番号就被撤销,余部改编为第46师。在1938年兰封会战时,第46师伤亡五千多人,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关注我,带你走进历史!